优品财富金融研究所所长邓亮
中国网11月14日讯11月13日下午,2016优品杯炒股大赛中期策略会暨新浪财经秋季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优品财富金融研究所所长邓亮接受了中国网专访,以下为整理采访实录。
记者:邓所长,记得在2014年7月的时候,那时大盘大约在2050点左右,你们做过一个报告说“牛市来了”,之后大盘就持续爆涨,一直到5000多点。因此,你们这个报告,当年在业内被称为“神报告”。今天借“优品杯”炒股大寨中期策略会这个机会,请你给大家解密一下这份报告的投资逻辑。
真金白银验证“神报告”
邓亮:那次,我们在熊市末期,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准确捕捉到了中国股市即将进入大牛市的投资机会,并及时在业内第一个出具牛市报告,引起各大投资机构极大关注。而且,我们据此报告发行的两期资管产品,收益都十分可观。优品主题1号(政策投资策略)在历经了去年股灾后依然实现了收益率177.95%的好业绩,同期上证综指收益率为51.52%,超额收益率为126.43%;长江-传玺2期,收益率位于同期产品前10%。
那真是“神报告”啊,不仅给用户提供参考,而且自己用真金白银去验证了。
邓亮:不过,“神报告”还是有点夸张了,只是业内的抬爱吧。你说到的投资逻辑,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这份报告是我们团队做出的,所以首先要介绍一下我们优品金融研究所这个优秀的团队。其次,谈一下我们2014年那份报告的投资方法论。最后,依据此投资逻辑,我预判一下2017年的市场大势。
国内许多权威财经媒体记者采访,经常引用优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据说邓所长的团队里藏龙卧虎。
邓亮:这个一点都不夸张。优品金融研究所组拥有业内一流素质的研究团队,研究员或曾就职于国内外一流金融机构,有着多年从业经验;或为海内外名牌高校毕业,且为硕士学历以上的复合型人才,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的特约专家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截至目前,优品研究所共有51名全职研究员、6名特约研究员、12名研究助理。2016年预计优品金融所研究员总规模将达80到100人。在研究员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80%,博士及博士后占16%,硕士及海归硕士占 68%。
数据说明了优品金融研究所的整体素质,你再挑两位精英介绍一下,给大家一点感性认识呢。
邓亮:比如,余雪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博士,发表多篇CSSCI期刊论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 ”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及“省级社科基金”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之形成与中国的防范研究,主攻数理建模与计量实证分析,积累大量风险量化及风险监控编程经验。曾任职于某国有大行资产管理中心,其在跨期套利上的研究曾令某一规模达100多亿元的产品在3日内售罄。
朱映迪 ,政策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经济学、数学复合专业背景,曾任职某知名私募机构,参与多家上市公司调研,具有丰富的投研经历,擅长把握时政热点,挖掘政策及热点事件驱动下的主题投资机会,思维敏捷,胆大心细,多次前瞻性捕捉市场热点。
这样的精英人才还有很多,正是这样的优秀团队,出具了2014年的牛市报告。
政策中捕捉价值投资机会
你们最核心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邓亮:投资方法论有很多种,比如以计量数学和概率统计为基础的量化投资策略、套利策略;再比如以一级市场视角、产业发展为逻辑的并购重组策略、价值成长策略,这些也是优品金融研究所的基础构架。不过我认为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最具有广泛基础、在大部分市场阶段都比较有效的应属“价值为底的事件驱动策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投资最基本的逻辑。而股价上涨,是在一定价值基础上,出现了利好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扶持、资金介入、行业技术突破,哪怕是其他意外因素等,市场因为局部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价格波动机会。
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是优品金融研究所对2014年末至2015年中的牛市预测——实际上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确立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核心时,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A股的价值底部已经逐渐凸显,等待事件驱动点燃牛市的状态。而后随着以反腐和从严治党为执政根基,决策层先后推出了自贸区和“一带一路”这个以需求侧为主,但已经略带供给侧改革雏形的政策框架。就像市场会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掌控力、技术升级与突破等给予较高估值一样,我们认为,中国整体经济经济面有比较坚实的价值底部,而有力的政策、资金驱动因素已经出现,所以,在2014年7月我们就提出了“两个重估”的理论,成为在行业内第一家系统性阐述牛市已经来临的机构。这个判断,对我们的客户,对我们的资管及买方团队,都是非常有前瞻性战略意义的。
牛市下半场投资策略
那么,这一投资方法论,在今年底到明年的投资行情中,仍然管用吗?
邓亮:仍然管用,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大成及市场的表现来看,我们预判,A股将进入牛市下半场。
首先需要阐明的是,股灾不等于牛市的终结。因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市场一直没有将之与股灾联系起来。那就是2014年11月习总书记所提出来的新常态。以此为发端,中国各界都逐步接受了中国经济中速增长一说。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需求管理来维持8%的政治任务。此前需求管理造成了货币超发,而在2015年开始,中国的实体经济无论是实际需求还是政治需求都已经要求货币总量扭转,但回收超发的货币并不是那么简单而迅捷的事情。因此,过去以4万亿为发端累积了好几年的超发货币外溢产生了杠杆上的牛市,造就了A股的非理性繁荣。这才是股灾的主要原因,而并非中国经济出了系统性风险。2015年11月,股灾基本平息,终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
美国里根新政,可以说是供给侧改革的代表,取得了成功。对比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政策,我们发现,中国经济的现状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一是传统层面,连续5年下行的PPI已经反转,产能利用率提升;各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半年报、三季报的情况好转。二是新兴层面,非制造业数据,就业人数,以及其他数据看好。
所以,股灾是杠杆修正,新一轮经济周期,也就是我上次在新浪财经、优品财富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讲的大康波周期,在承上启下的阶段。中国的宏观调控理论进一步完善,且基础经济势头良好,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将进一步提升决策层的控制力和政策执行的效率。大变革、大震荡、大机遇,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驱动力的牛市下半场,仍然是大概率的事情。
今天“优品杯”中期策略会上,多位专家分享时也看好2017年股市,与你的观点异曲同工。既然是策略会,还是请你谈谈下半场的投资策略吧。
邓亮: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向去布局:
一是确定性的主升浪,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信息技术和生物基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据报道“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意味着这些细分领域有望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在这五大领域中,而信息技术与生物基因这两大领域认为是有望最先取得突破。国内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生一大批技术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信息技术企业,并且在集成电路为主的信息硬件领域,国内技术取得一定突破,国际产能正明显向国内转移,信息技术的产业环境和政策推动使其有望最先取得突破性发展。生物基因是未来的确定性趋势,是健康中国大战略的延伸,中国市场大,技术与国际同步发展,产生像华大基因这样的专业型优秀龙头企业。
二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辅助脉络,债转股和PPP概念。供给侧改革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创新战略也被纳入到供给侧改革的框架内,创新战略、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相辅相成,涉及面广,其中的具体举措众多,包括通过债转股降低企业成本,推进PPP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民生环保等领域等。债转股一方面减轻重债企业的债务负担,债务重但业务领域是政策促进发展的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债转股红利,同时资产管理公司(AMC)业务会得到迅速增长,PPP的推进首要受益领域在轨道交通以及环保公用等领域。拥有较强资源背景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上市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对象。
三是供给侧改革所必须的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既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底线,也是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渐进式改革将会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式。从目前的政策倾向看,在债务压力和银行不良上升的背景下为防范风险,债转股将会是今年改革重点推进的方向。另外全年最大的改革看点将在监管体系的改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转变将为创投类业务公司受益明显。
四是历年的大概率事件,比如年底的农业。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