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更多

亿欧智库:在数据泛滥的年代,技术和立法监管应该两条腿走路

关键词: 技术

发表于2017-06-17 00:00:00 0 0

“一些黑客毁坏别人的文件甚至整个硬盘,他们被称为电脑狂人(crackers)或计算机破坏者(vandals)。另一些新手省去学习技术的麻烦,直接下载黑客工具侵入别人的计算机,这些人被称为脚本小子(scriptkiddies)。而真正有着丰富经验和编程技巧的黑客,则开发黑客程序发布到网站或论坛(BBS)。还有一些人对黑客技术没有丝毫兴趣,他们把计算机仅仅当做窃取金钱、商品和服务的辅助工具。”——《欺骗的艺术》/Kevin Mitnick


网络空间让数据聚焦;


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发端之际,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便将位于不同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四台主要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互联。20世纪70年代,这样的互联进一步扩展至英国和挪威,逐步形成了互联网。20年后的1994年4月,中国北京中关村的教育与科研示范网通过美国公司介入互联网国际专线,由此确立了全功能互联网国家的地位。


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相比物理的现实社会,网络空间中的数字社会在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已经超过了半数。数量的增长带来了质量的变化,形成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化、泛在化为特征的网络社会。


数据聚焦才能创造智慧;


数据只是对某个事件、物体或现象的记录,体现为数字、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当数据经过筛选、清理、加工、提炼之后,将成为有意义的信息;当同样的信息重复出现,事物的本质规律被揭示之后,信息才可能变为智能。


像是公安刑侦部门要对嫌疑犯进行查找跟踪和证实犯罪的时候,单纯拿到城市各个角落的视频图像信息尚且不够,还要结合案件信息系统、痕迹物证信息系统、人口信息系统和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对嫌疑犯进行查找定位,还要关联电信数据、金融数据、消费数据、互联网信息数据和GPS数据等对其轨迹进行预测后埋点,并在这整个流程中搜寻证据来佐证其犯罪与否。


由此上述例子可以更加直观看出,智慧城市借助于云计算、菲关系型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一方面使得海量数据的集中处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从传统上认为没有价值的数据中挖掘出了价值。大数据时代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是——为了尽可能保证信息挖掘的准确性,开放、流通、透明成为大数据利用的必然要求。在大数据时代,想屏蔽外部数据商挖掘个人信息是不可能的。


数据聚焦也让安全聚焦,技术和立法监管应该两条腿走路;


亿欧智库综合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智慧城市”概念界定的说法,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城市中所有实体的动态、实时监测,实现对城市生活的透彻感知、城市资源的统一调控和协同交互以及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


传感器、制动器等智能设备渗透在城市各个角落,全方位、实时监控产生的海量复杂信息集中存储在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偏好信息和行为信息在内的隐私等级更高、更详细、更精准的个人信息,一方面数据聚焦为效力社会的智慧提供可行性,另一方面数据的集中也意味着更多、更集中的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让安全更聚焦。


1.智慧让数据更集中,为犯罪提供了可能;


如大数据在云端汇聚之后,就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信息大量泄漏的新威胁;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在提高高效、泛在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使巨量的个人信息和机构数据在线上不时出于裸露状态,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能。


2.智慧让数据更集中,加重了损失、加剧了危害;


如通过植入RFID的方式监控个人信息;隐秘性更高、多维度(如时间、空间维度)个人信息越来越暴露;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不仅仅是某一个信息的泄露,而是一连串相关信息的整体泄露,因此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也会越来越大。智慧城市信息环境的开放性、集中性、普适性等使得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大大加剧,包括侵犯方式多样、侵犯范围扩大、侵犯程度加深、侵犯损失加重等。


3.安全不是技术问题,它是人和管理的问题,这需要相应的立法和监管;


由于开发商不断创造出更好的安全科技产品,攻击者利用技术上的漏洞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利用人为因素的手段来进行攻击。穿越人这道防火墙有的时候可能只需要一个电话的成本和冒最小的风险。安全不是技术问题,信息安全的漏洞并非都出在技术上,它更多是人和管理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对于信息安全实践的无知,另一方面是攻击者需要有相关立法措施和监管手段来看住。


写在最后


出于安全防范的目的,智慧城市利用技术让更多视频数据流动、集中,却让非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那么同样出于安全防范的目的,应该完善相关的立法措施和监管手段将信息给保护起来。


                   
                   

                               

本文作者吴亦,亿欧专栏作者;微信:flamingo92(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