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摆地摊,半年后成为作坊“豆腐官”,本报曾先后两次以《大学生甘卖“豆腐”找回老味道》和《大学生豆腐郎,“小作坊”等待升级“大厂房”》为题报道过沈阳小伙刘扬大学毕业后“练摊儿”当小贩的故事。刘扬当初的梦想是开个豆腐加工厂,一晃两年,小贩刘扬的“小作坊”是否升级成了“大工厂”?带着疑问,中国青年报记者再次走近刘扬探求答案。
产量上不去犹如泰山压顶
2011年年初,刘扬已建有50多平方米的豆腐作坊,当时他的“野心”是“厂房面积至少也得200平方米”。如今一年过去了,刘扬每天生产出的八九百斤的产品,仍旧出自那个“小作坊”。
“生产的品种多了,有关系网,有销售渠道,但我做不过来。做八九百斤已经是极限了,产量要想提高到1300斤,就必须扩大规模。但地方有限,只能放两台机器。”刘扬有些无奈。
刘扬的豆腐作坊如今生产的品种相当丰富,除了需要技术高端化、卫生条件工厂化的豆制品没做,其他品种可谓应有尽有,如大豆腐、干豆腐、豆腐干等。这些产品每天能带来七八百元左右的净利润,除去6个工人的工资,刘扬每月手头最少也有2万多元净利润进账。他很欣慰:“虽然累点,但我那些当白领的同学还是很羡慕我的。”
产品始终没有自己的品牌却让刘扬觉得很可惜,“注册自己的品牌、申请自己的专利也得根据自身条件,现在时机还不到”。
刘扬有压力,他的产品已经供不应求,因为这种传统卤水豆腐胜在口感。据他介绍,做卤水豆腐主要是依靠传统技术,现代浆技术很难做出那种传统口味的豆腐。比如说传统煮浆是用火罐熬制,现在的手法则是用水蒸汽直接鼓开,熬制出的东西和水蒸汽鼓开的东西,在营养、口感方面都不同。
产品卖得好,现在刘扬已经不再“练摊儿”了,专做批发。产品在沈阳市铁西区已经有了一定口碑,但并没有进入农贸市场。刘扬用泰山压顶来解释难以提高的生产量:“产品没有进农贸市场,不是说不好,而是因为怕供不上。比如说客户今天因为觉得你拿去的新品种不错,明天再打电话增加订货量,而我又做不出来,那就失了信用。”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