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平头,穿一身黑色的西装,说话极有条理且带有四川口音,尽管清瘦,但不失干练稳重——这是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泽当镇金鲁藏族村23岁的大学生村官魏林给人留下的印象。
“这是强巴卓嘎家,全家有5口人。”6月25日,魏林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金鲁村寨的情况,“这个藏族小村,坐落在距离山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泽当西北15公里处的雅鲁藏布江南岸,现有183户、796人,耕地1577亩……”
魏林出生在四川绵阳的农村。2009年7月,他从西藏农牧学院毕业,他随后和许多返乡工作的藏族同学一起构成雪域高原一个新生基层青年群体——大学生村官。
“农村生活铸就了我诚实、善良的性格,培养了我不怕困难、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对西藏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热爱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所以,我选择留在西藏,当一名大学生村官。”魏林说。
2009年8月,魏林到乃东县昌珠镇克松居委会工作。2010年4月,他被调到乃东县泽当镇金鲁村工作,并成为村支部书记助理。
农村的大事小事都需要村干部处理。身为村支部书记助理,魏林的主要工作是配合村两委把村里的各项工作干好。
“先做人,后做事”,这是魏林的工作准则,他自称“一直坚持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认真做事”。
刚来的那段日子,由于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悉,他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和老百姓都对这个毛头小伙子存在这样的疑惑:“都听不懂我们说话,他能做什么啊?”
不服输的魏林开始学习藏语。在与藏族村民交谈时,碰到不会说的内容,他就以笑代答,把微笑当成一种语言。“短短两三个月,我没学会多少藏语,村两委班子和不少群众的汉语却说得相当流利了,之后工作也就不存在交流困难的问题了。”魏林笑着说。
来到村里后,藏族群众吃什么,魏林就学着做什么,他很快习惯了藏族村民的生活。有时候,谁家的电话、电视机出了小毛病,魏林就会主动上门,帮着“捣鼓”解决问题。
魏林发现,当地群众开始乐于接受他这个汉族小伙子。他在村里开展各项工作越来越顺利,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也放心把村里的各项工作交给魏林来办了。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