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更多

温振: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变身”三部曲

关键词: 大学生 三部曲

发表于2011-11-01 00:00:00 0 0



大学生·“领导”·村里人——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变身”三部曲


  “再往前走一个路口就到了,我就站在路边,已经看到你们的车了。”按照电话里的“遥控”指挥,穿过一条晒满了金黄色玉米的乡间小路,记者终于见到了此次的采访对象——温振。


  1986年出生的温振,因为受焦裕禄精神的感召,大学毕业后自愿来到河南兰考县仪封乡胡寨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3年时间过去,村民眼里的温振,由陌生到熟悉,而他也悄然完成了从“大学生”、“村干部”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


  “仪封乡在兰考的东南方向,我们村又在仪封乡的东南角。全村206户,1006口人……”在走向村部的路上,刚下车的记者尚未来得及提问,温振已经开始如数家珍地介绍村情了。


  1米85的身高,600度的近视眼镜,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尽管手上戴着一双已经灰黑的白手套,下身穿着一条有些褪色的迷彩裤,但如果不是置身周边的环境,还是很难把眼前的温振和校园里的那些大学生区分开。


  “这里离县城近,农民种菜的比较少,2008年5月我过来后多方考察,觉得比较适合发展冬暖式大棚蔬菜。”温振说,“但是跟农民打交道不能光靠嘴说,要让他见到成效,所以我们走的是示范带动的路子。”


  在温振的带领下,村里当年投资21万元建了4个大棚,每个大棚收入3万元;2009年,大棚数量一下子增至24个。建棚时没找专业施工队,捆钢丝、架竹竿,全是人工完成,最终节省了10多万元成本,但温振却瘦了10来斤。


  就在大家满怀憧憬之时,一场罕见雪灾不期而至,大棚被压塌,塑料薄膜被刮烂,即将移栽的瓜苗被大批冻死。原本“想松口气”的温振此时“急得直上火”,嘴上起了好几个水泡。


  车到山前,只有咬牙坚持。大雪过后,当年的蔬菜价格特别好,每个棚的收入仍在2万元左右。种菜的人多了,胡寨村又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