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进入社会工作并打拼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读书少了多要命
宁浩: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CFP供图
小时候,宁浩最不理解的是“妈妈为什么要放那么多书,占了那么多地方”。在某种程度上,宁浩可以被称为厌学的孩子:初中时成绩中等,因为喜欢美术被老师拿着教鞭在后面追赶;高中上了一个月就退学,转身去读了一所艺术中专……
如今,凭借《疯狂的石头》声名鹊起、并跻身亿元票房导演俱乐部的宁浩发现,小时候最不爱干的事情成了现在的最爱。他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家里的藏书是妈妈的三倍了,却不敢说自己爱读书。因为“读的越多,才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
学习绘画后才发现,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只是较劲
在很多人看来,宁浩一直是那种“中不溜”的孩子:初中班里60多人,他的名次一直稳定在30名。
尽管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在求学之路上走得远些再远些,可宁浩上初中时就对妈妈说,不要指望我上大学。在这个自称“从小没有梦想,没想过考大学”的孩子看来,成长之路有很多条,虽然他自己也不清楚这条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在宁浩的青春记忆中,中学阶段就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描述的一样:神侃,吹牛,打架。尤其是打架,那是集体活动中最盛大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没有那么多事情可做的年代,男孩子们太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
在宁浩眼中,自己就读的太钢五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好学习的好孩子;另外一种是带着小帮派性质的叛逆阶段的孩子,每天放学不回家,在一起抽烟喝酒。游走在中间地带的宁浩这样评价自己:做好孩子很无趣,自己算是坏孩子里不太坏的那种。
实际上,宁浩的成绩不差,只是有些偏科:物理、化学和历史都很好,语文和美术也不错,就是英语特别差,经常不及格,政治的成绩也不理想。
中学留给宁浩最深的印象是两种竞争此起彼伏:体力的竞争和智力的竞争。这两种竞争他都不喜欢。
当他开始学习绘画并进入这个领域时才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除了较劲,还有很多美好。他对美的认识也就此展开了。
可是班主任老师拿着教鞭又追了过来:宁浩,你不务正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发表于2025-09-29 09:41:31
发表于2025-09-29 06:43:38
发表于2025-09-28 18:23:13
发表于2025-09-28 16:44:57
发表于2025-09-28 16:06:46
发表于2025-09-28 15:35:40
发表于2025-09-28 15:03:33
发表于2025-09-28 14:58:01
发表于2025-09-28 06:43:38
发表于2025-09-26 16:10:56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