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更多

马引兄:“既然选择了,就要留在这里”

关键词:

发表于2012-09-10 00:00:00 0 0


“既然选择了,就要留在这里” ——一个女大学生在边疆基层的成长故事 


  “既然选择了,就要留在这里。”


  经过无数次的心里斗争,她坚定地对自己说。


  她叫马引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1团引进的第一批大学生,现任141团16连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


  2003年,20岁出头的她从甘肃省一所林业学校毕业后,带着自己人生梦想与激情,与23名同学一同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


  马引兄被分到了141团13连担任农业生产技术员,面对1万多亩棉花地和600多张陌生的面孔,她有些不知所措。她学的是林学,对棉花全然陌生。连队单调、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让她一度难以适应。


  如何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找到驰骋的空间?离开这里回老家的念头,没日没夜地折磨着她。


  她跟连队的技术员唐建民悉心学起了植棉知识。从春到夏,一直到秋天,她天天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虫情和苗情长势。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将诱虫盒、放大镜、尺子、笔和本子随身携带,有问题立即记录下来。每次遇到不认识的虫子,她都想方设法捕捉并带回宿舍,通过查资料、请教老职工,一定要搞清楚这虫子是益虫还是害虫才罢休。


  经过4年辛苦学习和磨练,稚嫩的她逐渐变得坚强和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


  这期间,和她一起来的一些同学因为适应不了团场的艰苦环境,离开了团场。她动摇过,想到过回去,但一望无际的棉田浸透着她的汗水,让她无法割舍。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留在连队。


  因为技术过硬,2008年,她被任命为12连的科技副连长。


  这一年,从春播、田管到秋收的每一个环节,她都大胆管理、严格考核,按时完成各阶段的技术管理。特别是进入棉铃虫防治阶段后,她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检查职工捕捉棉铃虫情况,傍晚下地检查杨枝把(诱虫用)的摆放工作。90天的防治,90天的辛劳!12连的棉铃虫当年被控制住了,可她却累倒了。


  2008年,12连被团场评为先进单位,承包户们也感受到了科学的田间管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2009年10月,经群众推荐,组织部门考核,她被团党委任命为16连的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上任当年,她就根据16连人多地少的现状,和支部一班人大胆地作出决定: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亩效益高的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2010年,16连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增至一千多亩,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葡萄效益逐年提高,2011年亩效益最高达到8000元。


  在她带领下,16连职工年收入现已超过8万元 ,该连还连年被团党委评为“五好党支部”“文明单位”,她也多次受到团场的表彰。


  九年间,在这片边疆的土地上,大学生马引兄历经耕耘的艰辛,品味收获的喜悦,体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真谛。就这样,她在一步步地实现着奋斗梦想:让每一个职工都过上好日子。 (记者 蒋夫尔)

0条评论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京ICP备11027698号 CopyRight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旗下网站:www.sendto.cn(公司网站)www.jiuye.net(就业数字图书馆)

合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